什麼是日經225股指期貨?
日本於80年代初期即已開放了其證券市場,允許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股市。但是,其股指期貨合約卻首先出現在海外,按照日本當時的證券交易法規定,證券投資者從事期貨交易被禁止。所以,當時的日本證券市場並不具備推出股指期貨交易的法律條件。而且,按照當時的證券交易法,日本國內的基金是被禁止投資SIMEX的日經225指數的,只有美國和歐洲的機構投資者利用SIMEX的日經225股指期貨合約對其投資於日本的股票進行套期保值。本國的機構投資者明顯處於不利位置。基於這樣的原因,1987年6月9日,日本推出了第一支股票指數期貨合約---50種股票期貨合約,受當時證券交易法禁止現金交割的限制,50種股票期貨合約採取現貨交割方式,以股票指數所代表的一攬子股票作為交割標的。
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(SIMEX)首開先河,於1986年推出了日本的日經225指數期貨交易,並獲得成功。而日本國內在兩年以後才由大販證券交易所(OSE)推出日經225股指期貨交易。 1990年,美國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(CME)也推出日經225指數期貨交易,形成三家共同交易日經225指數的局面。而在競爭中,由於新加坡推出較早已形成一定優勢,因此一直保持領先地位。直到1995年初英國皇家巴林銀行期貨交易員尼克里森因在投機日經225指數中的違規操作而導致巴林銀行倒閉事件發生後,市場對SIMEX的日經225指數產生了信心危機,資金才又開始回流日本市場,OSE才趁機奪回了主導權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巴林事件的發生也是OSE與SIMEX市場競爭的結果。為了爭奪OSE的市場份額,SIMEX不惜放鬆對市場的監控,在巴林銀行持倉已明顯偏高的情況下,不做及時的處理,直接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巨額虧損。如果SIMEX採取有效辦法展開市場競爭,並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,那么新加坡完全有可能在日經225指數期貨市場一直佔據主導地位。但是總的來說,日本在本土推進日經225股指期貨交易時長期還是處於尷尬地位。從2005年的數據來看,全球日經225指數期貨市場中,日本本土只佔有55.05%的份額。 2005年新加坡的日經225指數期貨價格嚴重影響著日本本土的日經225指數價格,新加坡的日經225擁有了很大程度的定價權。
BingX尊重所有國家對於區塊鏈加密數位資產的所有法律,本頁所示服務並不對以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開放:阿富汗,布隆迪,白俄羅斯,中非共和國,剛果,中國大陸,衣索比亞,幾內亞,幾內亞·比索,伊拉克,伊朗,民主人民共和國韓國,黎巴嫩,斯里蘭卡,利比亞,塞爾維亞,蘇丹,索馬利亞,南蘇丹,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,泰國,突尼斯,千裡達托貝哥,烏克蘭,烏干達,美國,委內瑞拉,葉門,辛巴威,古巴,美國(包括所有美國領土,如波多黎各、美屬薩摩亞、關島)。此排除國家/地區清單可能會有所變化,可能因不同服務而异。